小学教育被称为基础教育,在整个人生的教育阶段,发挥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就像万丈高楼一样必须以坚固的地基为基础,小学教育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作为启蒙教育,无论是从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科学、品德等方面,小学教育都对人生不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逐步发展,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争相从教——2021年全国小学专任教师有660.08万人,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增长到70.3%。教师热带动着师范报考热。以“优师计划”为例,2022年“优师计划”师范生共招收11418人,比2021年增长19.8%,其中,6所部属师范大学招生增长61%;华东师范大学一志愿填报人数共17723名,招生数与报考数之比约为1∶141。
无论是教师热还是师范报考热,都离不开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与教育培养。让我们一起了解其“魅力”所在。
专业代码:040107
学科门类:教育学
修学年限:4年
学历层次:本科
学士学位:教育学学士
选考科目:不限
专业概述
一、专业介绍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具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重点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终身发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类:
第一,全科型培养。学生在学期间不分学科方向,广泛学习与小学学科相对应的学科类课程,培养能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
第二,分科型培养。针对小学开设的学科,设置相应学科方向来培养专长于某一学科,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小学教师。
第三,综合型培养。主要采取“文理分科、综合培养”模式。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 4 年,我国不少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 3~6 年内完成学业。
二、主要课程
1.公共基础类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类;外语类;数学类;语文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课程。
2. 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通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课程。
3. 3.教育实践类课程: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小学教学法;小学英语教材与教学研究等课程。
4. 4.培训知识类课程:高等数学;基础英语;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中国通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基础;儿童文学;,外国文学;创新教学等课程。
5. 5.艺术拓展类:声乐;舞蹈;书法等课程。
6. 6.实训实习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等课程。
三、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师范)专业在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
有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设有“小学教育”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乐学”小学教育、“美术学”共七个方向或者五个方向。
有的高校小学教育(师范)专业实行“综合多元(1+1+2)”培养模式:大学前两年为综合培养,第一年奠定教育学基础,第二年分文科、理科、英语三个方向;后两年为多元培养,分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思品辅导员等模块。
升学就业
一、考研方向
考研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
考研方向2:教育学原理
考研方向3:小学教育
考研方向4:教育学
小学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属于专业硕士,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小学教育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就业方向
“教师热”的最直观表现就是教师资格考试热度持续高涨: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1年的1144.2万人次,报考人数实现10年翻66倍。
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教师身份认同的强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
“师范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与党和国家对于教育、教师的重视分不开。1.多项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利好政策树立“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计划行动计划(2018-2022)》等政策,对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起到关键作用。教师需求量稳定增长,就业保障度高。有就业吸引力的大城市人口虹吸力强,优质教师需求多。多项政策助力中西部基层教育发展,如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计划的实施,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基层任教。
教师待遇提高,提供较好就业预期。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升教师待遇水平。2021年全国已有2846个区县的预算安排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地方政府和学校为引进人才,纷纷出台提供优厚待遇保障的政策,如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安家费,为配偶解决工作,为子女解决入学等。
2.就业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目前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小学校里,本科毕业的小学教育老师还属于高学历者,而在县以下的乡镇小学里,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
很多村镇甚至缺少幼儿园,小学为补充学前教育的不足,大多设置学前班,小学缺少专业的学前教育老师,音乐、体育、美术等小学科教师,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招聘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解决学前教育人员不足的问题,该专业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
而且随着教育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的金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认可。
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质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师行业固有的稳定性,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有的年份甚至还出现了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中学岗位的现象。
目前很多国内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都是本科或硕士学历,相对前几年而言,就业门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很大压力,但同时本专业就业前景依然看好,本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兼职做家教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锻炼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可以到民办小学免费代课,在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 投身基层教育事业,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更大范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让教师热的阳光照进乡村广袤的土地,不少地方推出系列举措吸引人才扎根基层从教。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进一步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壮汉双语教师培养计划”力度,为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教师;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切实解决高校优秀学子不愿从事乡村教育的痛点、难点。
院校招生
一、院校培养各具特色
近几年,我国持续探索本科师范生培养的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多元化,体现在各具特色的院校专业培养。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要培养小学“多能专业型”优质教师,即既能从事小学各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还能独立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是全国最早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的院系之一,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书院制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儿童取向、大小协同、综合培养、主兼多能、全程实践、注重研究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小学教育专业设有“小学教育”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乐学”小学教育、“美术学”小学教育共七个方向。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是省重点专业、省特色专业,有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实验基地,已形成“教育科研训练纵贯全程、系统扎实,实践能力培养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截止2022年,有299所本科院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其中,既有本科院校也有高职院校。
如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考生在选择报考时,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二、身体条件和特殊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患有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疾病者,不宜就读教育学类专业。
另外,有些院校依据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对考生提出具体要求。
例如,北京城市学院在《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中规定:女生身高不低于155厘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65厘米,体态匀称,动作协调;五官端正,无斜视,无色盲、色弱,无纹身;听力正常,两耳听力范围均不低于3米;肝功能正常,无任何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问题。考生在报考时要认真阅读所报院校的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