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详情
【院校百谈】北京师范大学(下)
2024-09-11 09:44:13 113

【校园文化】木铎金声,滋兰树蕙

《论语·八佾》中有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将“百代素王”、“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比作“木铎”。故,为师者,执木铎、守杏坛,回响千年。“木铎金声”也成了师大人的精神图腾。



“木铎”的历史悠久,是灿烂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据可考的历史记载,“木铎”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最初作为警世、布政、宣教的辅助工具,根据朱熹的说法,“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


它寓教师与教育、文化与教化、天道与师道等多重意味于一身,成为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具体形制的文化意象。



▲铎

1916年4月,北京高师出版《校友会杂志》,首辑封面上开始出现“木铎”的图案。图案以长柄“大铃”为主体,明显借鉴了东汉许慎“铎,大铃也”的释义。



北师大最早明确以木铎为校徽始于1931年。在学校印制的《民国廿年师大同学录》的内页,印有“木铎”图案,并注明为校徽。北师大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木铎金声,就成为北师大的一种标志了。



▲1931年的校徽

”从1902年到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115年的历程。115年来, “木铎金声”作为北师大精神的具象化表达,集中体现了北师大的历史地位、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象征。


学为人师,教化从容



“学府英名,祖国殊荣。群伦领袖,教育高风。周一百岁,学术峥嵘。千秋万世,木铎长鸣。”莘莘学子在这所百年老校里激扬学术、挥洒青春,后整装远行、奔赴四方。而悠悠长鸣的木铎声又将迎来一批又一批心怀教育梦的青年人,弦歌不辍,继往以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