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历史】
现代中国高等财经教育历程的缩影
百年风华潮头立,再创辉煌看今朝。回溯过往,前瞻未来,上海财经大学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现代中国高等财经教育高起点、高标准融入现代化世界历史进程,并在全球化的澎湃波涛中逐浪弄潮的奋斗史。
1917·艰难创校
1917年秋,为适应民族工商业对商业人才的需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商业专修科,这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历史源头。
近代中国第一所商科大学。1921年,创建上海商科大学,郭秉文担任校长“国内有商科大学,自本校始”。从此,学校扎根沪上,担负起“经济匡时”的重任,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1932·独立建校
1932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文,令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独立,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国立高等商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院关闭。
1950·曲折前行
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50至1953年院系调整华东地区20余所高校的财经系科相继并入学校,学校成为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性财经院校。
1958年9月,学校与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中科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合并组建上海社会科院。
1978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规模招生的恢复,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上海财经学院,隶属上海市领导。
1980·阔步迈进
1980年3月,学校成为财政部部属高校。1981年11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9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为学校题写新校名。
1995年12月财政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2000年2月,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财经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学校隆重举行了百年华诞纪念大会。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秉持“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以质量立校,坚持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继续培养高水平的财经特色人才,为迈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上财人应有的贡献。
【院系设置】财经类高校的翘楚
上海财经大学以“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立德树人、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两财一贸”的成员之一,财经类高校的翘楚!
软科2023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显示,上海财经大学位居全国第一。根据校友会2021年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上财位居第2,仅次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参考排名为34名。上财为211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入选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 法学、文学、理学等学科门类的16个一级学科。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含培育)4个,财政部重点二级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二级学科6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6个,上海高校高峰学科2个。(截至2022年10月)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被评为A(全国2%-5%),统计学被评为A-(全国5%-10%),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B+(全国10%-20%)。经济学与商学、社会科学、工程学3个领域持续进入ESI全球前1%。
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济学创新平台以及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数据截至2019年5月)
毕业生就业率高,2021年全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69%。金融大类以40.29%的比例居于首位。金融大类细分方向,银行仍位居首位占到金融大类就业人数比例的36.96%。
数据显示2021年前五大行业的毕业生就业比例合计达到55.52%,集中趋势较为明显。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集中度最高本科其次。
学校以“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为人才培养规格,积极探索以“立体课程、多元路径、个性体验”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和学习自主权;强化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
学校通过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增加学生选课转专业自由、扩宽招生口径、加强实践育人、构筑“三型人才、三种经历”多元成长路径等举措,为本科生打下宽厚知识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自身创新潜力。
统计与管理学院:创新卓越型数据科学人才的摇篮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在2009年预测,未来十年最火的工作将是统计学家。任正非曾说,当今大数据时代,就是统计。统计统计学便尤为重要,而统计人才十分紧缺!
上财统计学成立于1946年,是上海财经大学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学科建立之初云集了邹依仁、薛仲三、褚凤仪等一批著名教授,他们为本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统计学科在郑德如、贾宏宇、胡国华等众多教授的悉心培育和努力开拓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统计人才,且涌现出一批有名望的统计学家和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咨询管理决策分析师等。
2012年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第4名;2015年,应用统计专硕评估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统计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统计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经济统计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生大一接受通识和数学基础教育,从大二开始,按照学院分专业方案,根据个人兴趣与学习绩点,分流到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方向)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专业学习。统计学(实验班)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院内选拔,前两学年采用末位退出机制。
统计学(实验班)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深、社会急需的学术复合型人才。旨在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计算机功底、精深的数理基础和卓越的统计思维能力,并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使其具有综合学术素养。该专业毕业生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有,数理统计、概率论、随机过程、计算统计、运筹学、计算与优化、数据结构、大数据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文本挖掘技术等。
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学与统计学基础、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数据处理与分析、掌握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及其组合等方面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与预测,达到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该专业毕业生将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有,多元统计分析、数量金融、金融风险管理、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机器学习、国民经济核算、商务统计建模与决策和运筹学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数据科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外文进行专业知识相关文献阅读,及时掌握最新的机器学习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经济、互联网等领域从事大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创新卓越型数据科学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有, 计算机编程、线性模型、运筹学、数据结构、计算统计、计算与优化、分布式计算、数据科学导论、机器学习、数据库、深度学习、文本挖掘技术、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