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详情
【院校百谈】一路生花,圆梦上海交大
2023-08-07 10:13:13 49

【高校百谈】今日,上海交大

 



何其有幸,遇见上海交大。

在三月春风拂过的芳菲下,

在四月灿若云霞的山樱下,

在五月云蒸霞蔚的杜鹃下,

在六月落英缤纷的紫荆下,

在七月冰清玉洁的芙蓉下,

在八月飘香四溢的丹桂下,

在九月肆意绽放的红枫下,

何其有幸,一路生花,圆梦交大。

 

饮水思源,不忘来时路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此刻正处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结识一批有知之士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20世纪初,学校以“求实学,务实业”为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目标,在“实业救国”的风潮下,先后设立了土木、电机、航海、管理等高等学科。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将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意为“交通救国” 

 

抗战时期,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至重庆九龙坡,建立了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一路上历经艰难,交大依旧坚守三尺讲台,不改教书育人本色。


抗战胜利后,交通大学重返上海。1956年,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将部分院系迁往西安。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这一校名沿用至今。

 

今日的交大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US 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列第89位,在2023 THE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位,始终走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前列。

 



在这跨越了一百二十年的时光里,“交通”二字始终承载着“储才兴邦”的建校理念,更体现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的胸怀和气度。未来,交大将继续秉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祖国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精勤求学,争做追梦人

 

交大现有本科专业7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17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于1997年2月建立,前身是1985年组建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院以“修德厚爱、健己惠人、强队谐群、凝特聚优”的学院文化为引领,不断开拓进取,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三十多年来,交大生物历经了从无到有、由弱攀强的发展过程。生物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级,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QS排名世界百强。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纳入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交大生物师资实力深厚,形成了一支由2名中科院院士领衔,包括9名国家杰出青年,6名973和s973首席科学家,3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内的教师团队,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培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上溯于1913年设立的电气机械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最富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院系之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歼8之父”顾诵芬等一大批杰出精英从这里而来。中国第一台自动扶梯、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从这里而来。

 

学院设有的四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位列首位或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获评A级。

 

交大机械突破传统专业界限,结合新技术发展和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建立了智能制造、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动力装备、大数据与决策分析、低碳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与无人驾驶六大研究模块,形成了具有“交大”特色的新工科。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经管学科始建于1918年,在唐文治校长倡议下设立的“铁路管理科”是百年安泰建设的起点。经过百年发展,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稳居中国最顶尖商学院,在教育部最新一级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均获A+,“应用经济学”获评A级,“工商管理”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三名。

 

交大经管学院将本科专业分为四个大类:经济与计量经济、会计与金融、商业与管理、统计与运筹,为了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学院于2018年开始按照经济管理试验班大平台招生,学生于第1-2年进行通识和专业基础教育,第3-4年进行专业深度教育。

 



百余年间,学院人才辈出、群贤汇聚,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会计专家俞希稷、外交专家夏晋解等纷纷在此执教,培养出了诸如文化先驱弘一法师李叔同、艺术家卢燕、管理教育专家张震、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庆瑞、体育巨星姚明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交大船建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交通大学开中国之先河成立的铁道科。历经百余年春秋,船建学院勤耕不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专家孙钧院士,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茅以升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民族之振兴。

 

学院拥有四个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级;土木工程学科在QS全球学科排名中名列第25位,国内位列第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名列第6位。

 

学院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特色,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集聚资源打造学生创新中心船建分中心,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5G、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并应用在海洋无人装备、建筑与交通工程等实际场景中,构建交通沙盘结构模型制作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开展综合性创新课程,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交大有戏,青春正当时




19世纪末,受到在沪外国侨民演出外语话剧的影响,圣约翰书院、南洋公学等几所学校学生先后仿效演出话剧,此后演话剧便成为南洋学生重要的课外生活,因而南洋公学被称为“中国学生剧的发祥地”

 

自学生剧在南洋公学引发热潮,许多师生纷纷走上话剧的舞台,如洪深、黄旭华、徐宗蔚、秦绍基、魏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李叔同。李叔同上学时经常活跃在学校戏剧演艺的舞台上,并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

 

热爱永不止步,精神代代相传。如今,交大人依然在戏剧创作与表演中不断耕耘,在戏剧舞台上挥洒热爱、绽放青春,交大精神也在一部部精彩的原创剧目中代代相传。《钱学森》道尽了钱学森不畏强权阻拦、热血报效祖国的传奇经历;《积厚流光》展现了一部与民族振兴交相辉映的革命史;《永远跟党走》的革命精神深深根植于交大人的红色血脉之中。 

 

心向往之,未来必能至

 



交大人常说: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自诞生之日起,交大人就以报国为使命,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从未缺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不忘来时路,青春正当时,争做新时代追梦人!

 

追光的少年啊,愿你们所有的毅力与坚强,都能成为勇者的勋章。愿你们在九月种下的种子,都能在六月收获满园的芬芳。不负相传,不负盛世,无愧自我,无愧时代,祝各位一飞冲天,我们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