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详情
2025强基计划解读:基本政策、招生人数、适合人群
2025-03-04 11:30:37 103

强基作为公认的降分进985高校的“高考保险”,同时提供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对于当前的升学和就业形势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强基计划是什么?


强基计划2020年开始实施,是教育部审核批准的特殊类型招生项目,在全国范围选拔优才。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强基计划的招生条件是什么?


强基计划必须是参加当年全国高考统考的高三考生,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复读生。主要面向两类学生:


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01高考成绩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通常需要达到本省一本线/特招线以上。

02部分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较高,可能需要超过一本线/特招线一定分数才能有机会被录取。


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01 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

02 部分高校对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考生也会有所关注。

03 部分高校会对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成绩突出的考生有一定的偏好,可能会采取加权计算方式确定入围名单。


案例如下:

北京理工大学规定:有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西北工业大学规定:高考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的考生,可申请破格入围学校考核。


这些条件确保了选拔的学生不仅在学术成绩上优秀,而且在学科竞赛和特定学科领域有突出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强基计划都有哪些高校招生?


强基计划试点院校为39所985高校,统计分析近几年高校强基分数线,一般比统招线低5-35分不等。


在高考排名一分一操场的残酷竞争现实下,对于目标985名校的考生来说,这不但是增加了一次选择机会,也增加了一条上名校的途径。


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是国家招生选拔的重大战略,招生专业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以及古文字、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近几年强基计划的实施,逐渐围绕基础学科拓展出众多交叉学科及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


举例:2024年北大新增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上海交大新增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还有同济、厦大新增海洋科学;中科大、武大新增地球物理学等。


国家、社会、高校层面都非常重视这类前沿科技相关人才的培养,这些将是未来几十年内潜力无限的高端人才。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每年各高校3月底左右开始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开始在阳光高考平台统一报名(部分院校要求在其本科生报名系统单独报名),高考出分后公布入围名单,入围考生参加校测(部分高校报名成功即可入围,在高考后出分前参与校测),根据综合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各高校完成录取。


强基计划的入围标准是什么?


目前强基计划入围分为5类:

第一类:凭高考成绩入围,如北大、清华等;

第二类: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破格入围;

第三类:复交南浙科航济厦西兰10校报名成功即入围;

第四类:高考成绩单科加权入围,如哈工大、南开等;

第五类:2024年新增北理、中大等高校,单科成绩优秀可“破格”入围或放大入围比例。


强基计划校测考什么?要怎么准备?


强基计划校测普遍在高考及以上难度,清北等顶尖名校难度可能达到竞赛难度。


强基计划校测主要以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为主。


在笔试中,理科注重考查相关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文科注重相关专业的知识积累、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等。


在面试中,高校更重视对科研潜质、创新能力、学科素养、知识迁移、兴趣志向等方面的考核,并且会适当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档案。


体育测试主要为通过性测试,不算做最终成绩,部分高校会设置合格线或在考生同分时会参考体育成绩录取。


意向强基的考生:平时可以注意多积累时事热点、各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等。


强基计划录取后如何培养?和普通考生有什么区别?


众多高校在强基考生的培养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高校为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制定单独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


如清华依托五大书院培养,上交大依托致远学院培养,哈工大给出的硕博培养方向都是本校王牌学科。


强基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业后,可转入硕博阶段学习,目前已有两届强基生通过强基考核完成本研衔接,且考核要求简单,只需要在校期间达成相应绩点/学分要求,并通过学院转段考核和接受院系考核就可以免考研,直通硕士或博士攻读!


除此之外,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也会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