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教育部推行了“强基计划”,这一招生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培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未来领军人物。历经四年多的发展,“强基计划”已成为高考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备受考生及家长的重视。
2024年,该计划吸引了全国93万+人次报名,试点高校已扩展至39所985院校,在粤招生有32所,总招生计划规模298人。随着2025年“强基计划”备考工作的启动,我们特整理了2024年度参与该计划的高校名单及专业情况,为有意报考的考生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2024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及专业一览
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招生专业既包含基础学科又包含高精尖领域的交叉学科。目前,参与强基计划招生的大学共计39所,全部为985院校。
2024年39所强基计划招生试点院校一览
从近几年招录情况看,不断有高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增高精尖领域A+王牌学科招生专业。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各高校也会不断扩大优势学科领域实力,相信未来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会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同时更加契合时代发展需要。
2024年各高校强基招生专业汇总
上表内容为2024年强基计划各校开设的招生专业情况,标红专业是本年度新增招生专业,2025年各校强基计划的招生事宜请以后续官方发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总体来看,强基计划中近半数院校都是文理兼招。但仍有19所高校只招理工科专业,而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是仅有的两所只招文科专业的高校。
39所强基计划高校强基专业/类实力分布表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诸多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是院校的强势学科,半数以上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评级,其中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更均为A+学科(上图招生专业信息来源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详细情况请以2025年为准)。
二、2024强基计划5大新变化
01“小破格”入围 放大学科特长优势
今年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新增的“小破格”政策,允许在数学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第一类(A类)考生申请破格入围。这一政策与在高中阶段获得奥林匹克竞赛金银奖的考生享受相似的待遇,为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
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规定,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绩在分省招生计划数4至5倍之间的考生,可以申请破格入围。此外,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近10所高校也引入了“小破格”政策,尽管各校的具体要求略有差异,但无疑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打开了新的可能。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放大了考生在数学或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特长优势,而且为强基计划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有志于在这些领域深入研究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02新增5个专业 理工交叉培养新趋势
在2024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中,我们见证了专业设置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基础学科交叉培养方向的增多。这些交叉培养项目不仅强调了基础学科的核心地位,而且与理工科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趋势。这种趋势旨在为国家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以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培养未来的领军人才。
今年,中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培养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人才。同时,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也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以加强海洋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则新增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进一步强化了海洋工程领域的教育和研究。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武汉大学新增了地球物理专业,兰州大学新增了生态学专业,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在环境科学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需求。在专业方向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增了核工程类工程物理方向,北京大学在生物科学类中新增了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则新增了材料方向。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现在涵盖了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两个方向,以适应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将原有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整合到了航空航天类中,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航空航天战略。
03核心科目加权入围 重视学科支撑
2024年,哈工大、华东师大、南开大学跟进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如南开大学:入围成绩=重要权重科目高考成绩*1.5+其他科目高考成绩之和。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物理学专业的考生,数学和物理是重要权重科目;报考化学的考生,则数学和化学是重要权重科目;报考生物科学的考生,数学+生物是重要权重科目。
目前,有哈工大、南开、北理、华东师大、华南理工、大连理工等6所高校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多所学校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成绩,表明高校逐渐重视考生成绩和所选专业之间的相关性,更利于高校对强基学生的培养。
04“复交南”模式扩大
“复交南”模式是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将校测考核提前至高考出分前进行的一种招生模式。
2022年,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强基招生中,采用了这种模式。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5所院校跟进。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也加入“复交南”模式。
“复交南”报名就可参加校测,笔试难度往往接近学科竞赛,有利于有一定竞赛基础但是课内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或稳定的竞赛生。
05入围比例整体缩减
2024年多校入围比例整体缩减,入围人数变少,竞争会更加激烈,入围分数线或上涨。如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入围比例从6倍缩减为3倍,湖南大学从6倍缩减为4倍,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从6倍缩减为5倍。
三、各分数段推荐院校
以下各分数区间的潜在目标院校分析根据2024年强基计划报录情况总结,仅供2025年强基报名参考。
670—680分数段→清北预备队
此分数段的考生,可以以清华、北大两校的强基专业作为保底。
1、如果这一分数段成绩贴近或已经达到清北水平,并且对基础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的考生,渴望在强基班中享受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可以重点考虑。
2、对于目前分数与清北分数线差距不大,或拥有五大学科竞赛省级第一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如果有信心在校测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弥补分数上的微小差距,亦可考虑清北强基。
3、曾参与过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举办的冬令营或夏令营,并且取得不错成绩的考生,可以争取强基报考优秀营员优先入围的评定资格,尚没有此项经历的考生近期应重点关注清北2025年的冬令营报名时间。
650-670分数段
此分数段考生可以把强基目标确立在“冲刺清北,同时重点考虑华东五校”的基础上,华东五校一般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根据2024年的强基招生简章,华东五校均已全面采用“复交南”模式,即在高考后出分前进行校测。这种模式下,初试成绩成为入围的关键,而非单纯依赖高考成绩。因此,对于那些拥有扎实竞赛基础和竞赛奖项的同学,在冲刺华东五校的强基计划时将更具优势。建议成绩优秀的高中竞赛生将此作为重点考虑。
2、从往年的报名情况来看,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名系统中上传省一及铜牌获奖信息,这些奖项在材料评议及面试环节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南大也可上传各项获奖证书。在这两所学校的强基招生计划中,获得过竞赛省奖的考生将更加凸显其优势。
3、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设文科类专业,文科生和历史类考生也可以重点关注。
630-650分数段
在强基计划的招生中,有一个分数段是各院校录取要求最为集中的区域。对于位于这一分数段或相近的考生,可以考虑将华东五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冲刺目标,同时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15所院校作为重点报考目标。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强基计划中设置了航空航天类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则设有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这些是强基计划中少数的工科专业,对于有志于工科学习的考生来说,这三所院校值得特别关注。
2、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同样采用了“复交南”模式,这种模式下,校测成绩成为入围的关键,适合那些拥有竞赛基础和竞赛奖项的考生。
3、对于文科生而言,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顶尖的文科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武汉大学的哲学专业均具有雄厚的实力,文科生可以重点关注这些院校。
610—630分数段
位于该分数段及上下浮动不多的考生,推荐将冲刺目标锁定630-650分数段的那15所高校,同时重点考虑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10所院校。这些院校在学术界均享有盛誉,实力雄厚,其中不乏一些在特定学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高质量院校:
山东大学,数学实力全国顶尖,与北大、复旦位于同一梯队;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实力全国居首,生物学同样十分强势;
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获评A+,学科实力首屈一指;
国防科技大学,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等工科学科方面优势突出,能为强基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培养空间。
对于那些在相关学科领域怀有浓厚兴趣的考生,这些院校都极具性价比,分数接近的考生都可以重点关注。
590—610分数段
位于此分数段及与之相差不多的考生可以冲刺610-630分数段的10所高校,同时重点考虑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这4所985院校,它们具备出色的教育质量,录取分数标准也颇为友好,竞争压力不是很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和兰州大学的草学等学科,均在全国排名中占据顶尖位置。对于那些对这些学科领域充满热情的考生,可重点考虑。
550—590分数段
这个分数段考生可以冲刺590-610分数段的四所高校,同时可以将目标锁定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三所985工程重点院校。这些院校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机会。
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海洋科学爱好者的不二之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专业设置,对强基计划的报考要求相对宽松,分数线也更为亲民。成绩不太具有竞争力,但又对强基计划招生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
四、如何科学选择强基专业?
在深入了解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及其实力分布及分数线后,科学地选择最适合考生的专业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重点。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做出明智的决策,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关键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01兴趣爱好测评
考生可以借助专业工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来辅助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生在学术道路上持续前进的动力,有助于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
02学科特长
选择专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学科优势。例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更适合具有强烈理科思维和扎实数学基础的学生。这些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技能。
03培养方向参考
在确定目标专业时,考生应深入了解目标院校的学科实力、培养方向以及就业和深造情况。这有助于确保学生所选专业与个人职业规划相匹配。
04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强基计划的贯通培养模式要求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必须慎重考虑。考生应从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也可以借鉴父母和前辈的建议,全面权衡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