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官方发布引起了魔都升学圈的疯狂讨论!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家长,都在热聊着这个话题——交大密院,停办!
交大密院是什么?含金量很高吗?
为什么会停办?停办后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交大密院停办!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月10号,密歇根大学正式宣布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
也就是部分家长熟悉的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简称交大密院),关门了!
二、交大密院含金量很高吗?
交大密院成立于2006年,据今已有近20年!
作为国内最老牌、水平层次最高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停办的消息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更是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冲击!
1、先来说下密歇根大学
这是一所美国的顶尖公立大学,在最新的2025U.S.News全球最佳院校排行中,位列第19位;
民间称之为“小哈佛”,和加州伯克利被称作美国的“公立双雄”。
密歇根大学的医学、药学、工程学和管理学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这所公立名校以其强大的学术实力,持续吸引大量的中国留学生。
2、毕业拿到双文凭
而国内考生要进入交大密院,必须参加高考;
录取后大一、大二在上海交大读书,大三、大四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完剩下的课程。
这2所学校,单拎一所的毕业证已经含金量相当高了;
而实际上,交大密院的同学,毕业时能拿到交大和密歇根大学两个文凭!
可见其含金量之高了!因此,特别难申请!竞争力直接拉满!
3、录取情况
根据往年情况来看,每一届交大密院,大概录取300人,这当中包括了大概20个国际生,其余的280人左右都是中国籍学生。
2024年,交大密院在上海综评批次录取了147人,是交大综评批次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学院,高考录取均分高达595分!
三、毕业生出口如何?
交大密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出口究竟如何?
数据说话——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发布的2024届就业报告,其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出口可窥一斑。
1、就业率
2024届,学院毕业生共计259人;
本科毕业生——214人,就业落实率为98.6%;
硕/博士毕业生——硕士20人,博士25人,就业落实率均为100%。
2、本科深造率
214名本科生中,有199人选择了继续深造,深造率为93%
其中国内深造25人,占比12.6%;出国深造174人,占比87.4%。
由此可见,交大密院在申请境外深造时,优势极为明显。
从毕业生出国深造去向中可以看到,153人留学美国,在174名留学生中占比高达87.9%!
3、硕博毕业生去向
硕博毕业生的整体去向也非常不错,除了个别继续深造读博、任博后/学术就业的毕业生,其余所有人都去到了国内知名大型企业或国家级研究院、军工单位等等。
生源质量及其出口如此“顶”,因此,交大密院也自然成为了许多同学的首选,学院在国际交流和升学上的独特资源优势,确实可以给自己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如今,交大密院突然停办,着实让很多同学感到震惊和无措,尤其是在风波中心的同学们。
不仅会问:为什么说停办就停办了?!为什么院方会“放弃这块大饼”,让学院走向这两败俱伤的局面?
四、为什么会停办?相关影响?
1、探其究竟,网传的事件起因竟然是:
2024年10月,在密歇根大学学习的5名中国学生,去拍流星雨,结果拍到了美国军事基地的照片,于是被美方指控在格雷林营地对密歇根国民警卫队资产进行间谍活动。
这一指控的提出,外加特朗普2.0因素,无疑加剧了双方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互信危机。
自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本就不明朗,鉴于特朗普过去任期对中国高校的制裁,教育界普遍对留美等与美合作的教育项目持悲观态度,此事一出,双方的互信危机可谓是再一次加剧,而交大密院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停办”的结果似乎也在预料之内。
2、因为无独有偶、早有先例:
在这之前的9月初,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就已经宣布将退出其深圳合作办学机构,终止该校与中国天津大学合作的办学机构。
实际上,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关停的现象屡见不鲜,背后原因错综复杂。
一份来自美国的报告更是直接指责:
中美合作研究项目推动了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比如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第四代核武器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军民两用、关键和新兴技术等;
点名批评了包括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院、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研究院、川大-匹兹堡研究院在内的多个中美合作教育机构,这些机构也都由此面临着停办境遇。
前段时间,瑞士知名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也追随着美国脚步,发布了一份引起轩然大波的新的安全审查政策。
政策提出将对来自部分国家的国际学生进行更严格的背景审查,中国足足有1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