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中外合办高校申请季的到来,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日活动成为众多学子关注的焦点,2月中旬上纽也将公布校园日初审结果。
两校均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校园日表现直接决定录取结果。老师也结合近两年真题与最新政策,深度解析两校面试重难点,提供科学备考方案,助力考生高效冲刺!
01
上海纽约大学
国际化与思辨力的双重考验
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活动”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求知欲、领导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素质。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日活动”全程用英语进行。
(图源:上海纽约大学官网)
01
面试形式与流程
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活动采用“线上AI面试+线下模拟课堂”的混合模式。
线上AI面试:限时6分钟,回答2道核心问题,AI会根据回答继续追问,题目聚焦个人经历、跨文化适应力、学校匹配度等。
招生官/教职工一对一面试:通过Zoom进行,每场20分钟,全英文对话,需提前观看迷你课视频并准备相关内容。
02
近两年高频真题与重难点分析
近两年高频真题如下:
1. 选择上纽的原因(需结合学校课程、文化、资源等具体细节)
2. 跨文化冲突处理(如:“与国际生产生分歧如何解决?”)
3. 个人经历深度挖掘(如:“分享一个失败经历,并说明如何改进?”需用STAR法则描述细节)
4. 未来规划与专业兴趣(如:“如果开公司,你的优势是什么?”)
核心考察点如下:
✅英语表达流畅度:AI面试对语言逻辑和反应速度要求极高,需避免冗长或跑题。
✅跨文化适应力:通过团队协作、冲突解决类问题,评估学生是否适应国际化环境。
✅学校匹配度:需具体提及上纽的全球课程、教授研究方向或社团活动(如“Global Leadership”项目)。
03
上纽校园日备考策略
深度调研学校:浏览官网英文版,整理意向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授论文、学生活动,融入回答中。
模拟AI面试:针对6分钟限时回答,练习提炼核心观点,录制视频复盘表达逻辑。
故事库搭建:用STAR法则梳理3-5个个人经历(学术、领导力、失败案例),确保细节丰满。
迷你课准备:提前观看校园日提供的视频,预测可能的衍生问题(如课程内容相关讨论)。
02
昆山杜克大学
学术写作与团队协作的全面挑战
昆山杜克大学“校园日活动”通过面试和笔试(即英文写作测试)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创新潜质、求知欲、团队精神、英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进行进一步考核。
同时通过校园参观、团队活动、模拟课堂、在校生和家长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们对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设施、教育理念、学生服务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图源:昆山杜克大学官网)
01
面试形式与流程
昆杜校园日包括英文写作测试(30分钟)和一对一面试(15分钟),辅以模拟课堂、小组活动等环节。
英文写作:命题议论文(如“大学生是否应在宿舍养宠物?”),类似雅思大作文,要求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面试:两位教授提问,涉及文书细节、学术兴趣、团队合作等。
02
近两年高频真题与重难点分析
近两年高频真题如下:
1. 学术兴趣与职业规划(如:“为何选择数据科学专业?”需关联昆杜的跨学科资源)。
2.团队协作案例(如:“小组任务中如何解决意见冲突?”)。
3. 个人特质与学校匹配(如:“昆杜为什么要录取你?”)。
4. 社会热点分析(如:“如何看待未成年人依赖手机?”需体现辩证思维)。
核心考察点如下:
✅学术写作能力:议论文需兼顾正反观点,引用实例支撑论点(如用“屏幕时间管理”数据论证手机依赖问题)。
✅批判性思维:面试中开放性问题(如“多元文化的意义”)需展现多角度分析能力。
✅团队融入潜力:通过模拟课堂和小组活动观察沟通技巧与领导力。
03
昆山杜克校园日备考策略
强化英语写作:每日练习一篇议论文,使用“观点-论据-结论”结构,积累高频话题词汇(如sustainability、cultural diversity)。
文书细节复盘:确保熟悉申请材料中的每项经历,教授可能追问比赛细节或项目成果。
模拟团队任务:组队练习破冰游戏、案例分析,培养快速决策与协作意识。
时事热点积累:关注教育、科技、环保等领域新闻,提炼个人观点(如“AI对高等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