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内涵发展、创建一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科优势明显,现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政治学、公共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等12个一级学科,涵盖经、管、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优势凸显。
2023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的上榜高校有55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列第三。此外,2022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新增高端人才和科研平台两个评价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列中国文科实力A类大学第37位,居财经院校前列。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1951年建校之初,就汇集了国内一批国际贸易领域的知名学者。1954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贸易专业合并,并吸收了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国际贸易师资,开设对外贸易专业,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国际贸易学科体系。1994年原国际贸易系与国际经济合作系合并成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学院是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的牵头建设单位,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为 A,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国际经贸领域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招生专业有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财政学);金融学类(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其中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归属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数字贸易实验班)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与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项目);数字经济。
学院从2018年起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现设经济学类和金融学类两个大类,经济学类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和财政学三个专业。经济学大类的学生,前三个学期的课程相同,第三学期在大类所属专业中进行专业分流。金融学类为跨院大类,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两个专业随金融学类招生。第二学期结束按照大一成绩和计划名额进行专业分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牌专业,被称为新中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2020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金融学专业是传统优势与现代金融技能相结合的强势专业、国家级特色和国际化特色突出的优势专业,2020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经济与金融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金融学的特设专业。 2021年获批“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税收学专业2022年获批“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财政学专业2021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非大类招生专业主要有国际商务专业(数字贸易实验班);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供应链管理专业;数字经济专业。
国际商务专业(数字贸易实验班)所有学生均进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与信息学院、统计学院三强联合打造的数字贸易实验班,该实验班前身是创建于2017年由我院和信息学院共同设立的跨境电商实验班。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辅修工学/经济学学士。
物流管理专业2021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物流管理需求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
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与法学的双学士学位项目。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法学学士+辅修法语。
供应链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金融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与金融交叉领域方面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能够胜任供应链管理与金融交叉领域的相关工作。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
数字经济专业的经济学类课程与学校的国家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享,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设置课程体系,旨在培养能从事数字经济相关运营、管理、研究与政府监管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此外,学院的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和三语人才培养实验班,为非高考招生实验班。在新生入学后,将面向学院所有新生及跨院金融学类新生进行选拔。
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以学术为导向,采用精英培养模式,2020年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荣誉学士学位。
三语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主辅修制,即除了高考录取的专业外,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考核还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辅修双学位)。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文学学士双学位。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中国金融学院”,成立于1987年。2001年3月,在原中国金融学院金融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学院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设置多类型实验班;为学生配备校友导师和引入“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助力学生实现多元发展,通过“拔尖创新”计划和金融文化节等学术活动提升学生金融素养。
招生专业有金融学类(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经济与金融、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其中金融学、投资学归属金融学院;金融工程;金融科技;金融工程(量化金融实验班)。自2022年起,金融学院的金融学和投资学专业并入金融大类招生。
金融学专业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本科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既注重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又包含现代金融行业所需的法学、会计、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的课程。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投资学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特色在于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是前沿理论转化为实践最快的专业之一。旨在培养高素质金融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非大类招生专业有金融工程专业和金融科技专业。
金融工程专业设立于2003年,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现代化的金融工程和量化金融实验室;和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实习基地;与国外金融工程领域名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金融科技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强化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并帮助学生跟进和探索金融科技行业的前沿应用场景。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
金融工程量化金融实验班为高考招生实验班,独立设置培养方案、考试方式,为每位学生专门分配指导教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精通金融量化技能,熟稔金融市场实践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此外,金融学[鸿儒金融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投资学[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特色班]为非高考招生实验班。鸿儒金融实验班旨在培养未来能够从事现代金融学教学和研究的一流学术人才,在新生入学时选拔,面向金融学类、金融工程专业和金融科技专业学生,考察数学和英语两个科目。
学院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优选择部分学生组成单独的CFA实验班,培育能够有能力通过CFA考试并具有国际视野和从业竞争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2014年,本实验班课程获得CFA协会“大学认证项目”资格。CFA特色班于金融学大类分流阶段选拔,根据学业成绩择优录取。
【校园生活】
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全开架、自助式的多功能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八层。总藏书140余万册。图书馆共有阅览座位2338位。1层为报刊阅览室,2到6层有各类书籍,7层是海关文献库,8层为电子阅览室。同时1-6层每层都有自习室,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舒适宽敞的学习环境。
校内美食众多,基本包括全国各地风味,一食堂、二食堂、清真食堂和汇美食代各具特色,等你一一品尝。
“贸大很小,虹远很大”,但比起其他大学,“我贸”坐拥着市中心北三环至北四环之间的位置,实习交通都是十分方便的!!
【贸大等你】
多士寔宁,家国栋梁
时光美人窈窕
贸大引人折腰
今愿与卿共执笔,何不应邀?